开云(中国)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李百炼:站在世界生态学领域最高峰

发布日期:2020-09-04 08:46:03    作者:     点击:



【人物名片】李百炼,男,1962年生,湖北天门人,教授,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和生态复杂性建模实验室主任。1981年毕业于华农荆州分院植物保护专业。1988年因其对人类生态学的杰出贡献,当选为美国人类生态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第一批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0位院士之一。2000年因其对系统生态学的突出贡献,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学客座教授;同年,因创立生态复杂性这一新兴学科分支和对理论生态学的杰出贡献,被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选举为该院名誉教授; 2006年任世界生态学2007年高峰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2004年被国际最大的出版社ELSEVIER邀请创办了国际学术刊物《生态复杂性》,并担任主编。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先后主持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重大项目、美国环保部、能源部、农业部及加州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国际科学技术中心所资助的课题20多项。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终身教授。20156月获世界生态学届大奖——普利高津金奖 (Prigogine Gold Medal)


他创建了生态复杂性这一全新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他致力于世界生态环境科研近35年, 是国际公认的从事理论生态学和生态复杂性建模的权威。

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终身教授李百炼,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科学家。

摘取普利高津金奖

201563日,对李百炼教授而言,是一个特别荣耀的日子。这一天,是普利高津金奖颁发的日子。

普利高津金奖是世界生态学界的大奖, 每年表彰一位对世界生态学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作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终身教授,李百炼登上领奖台,成为第一位来自大陆、获此殊荣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也是全球迄今的第12位获奖人。

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市举行的颁奖盛典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位科学家,李百炼发表了50分钟的获奖演说。

获奖演说打动了现场每名专家学者。瓦伦西亚大学校长, 电讯工程专家Francisco Mora Mas 说,这是他听过的最好的讲演之一, 赞扬李百炼教授不仅是生态学界, 也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界的专家。瑞典国王按诺贝尔奖同等规格授予的斯德哥尔摩水奖(Stockholm Water Prize)得主,丹麦著名科学家Sven Jorgensen说,每次听李百炼教授的演讲都感觉很有新意,很受启发,尤其是这一次,他提出了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为新生态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埋下理想的种子

一个人的成就必然与其最初的理想相关。

1978年,16岁的李百炼走进华中开云(中国)荆州分院(长江大学前身之一),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他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除了专业学习,对专业之外的知识,他同样充满好奇。

在同学们眼里,李百炼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正是在大学阶段,我产生了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决心成为一名科学家。” 李百炼回忆道。

自从埋下这颗理想的种子,李百炼的求知欲望更强烈了,涉猎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泛了。

“我特别钟情数学。”李百炼说。上大学前,他已自学了一遍高等数学。进入大学后,他按照数学系学生的要求,找来了五六套数学参考书,穿插学习。经过各种练习、比较、筛选、融会贯通,高等数学在他的大脑里,不再是几大本数学专著,而是一本薄薄的,用数学逻辑语言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小册子,随时可以展开,得心应手地解决一个个难题。几年里,他自学了拓扑学、高等数学、离散数学,选做了近千道数学难题,并时时关注着现代数学理论的发展进程。

除了数学,李百炼还对哲学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偏好。在他阅读的书目中,有《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纲要》、《物种起源》等著作,一捧起这些书,他总是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有同学不解地问,这么枯燥的书籍,怎么会看得津津有味?李百炼回答:你一定知道爱因斯坦、知道哥本哈根学派,可我想说的是,没有波尔,没有薛定谔,也会有量子力学,但没有爱因斯坦,便不会有相对论。理由很简单,因为德国古典哲学润泽了爱因斯坦。

这种超出同龄人的思维扩展了他的眼光,这种眼光也使他手中的书籍不停地变换着。恩格斯、培根……睿智的大师告诉他———自然的演变有其共同的规律,不同学科的发展可能有相似的模式,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可以相互移植的。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沿用固定的模式和教条探索自然。

哲学营养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

从此,他阅读《自然杂志》、《科学通报》,心里又仿佛开了一个窗口,点亮了一盏明灯。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校园,他开始频频地与他敬仰的科学家进行书信交流。

正是在这种交流中,当时的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所长杨平澜教授给予了他期望和指点:数理生态学领域尚是一片空白,你有很好的数学基础,转攻数理生态一定大有作为。

这种期望和指点,激发了李百炼的信心,他暗暗立下誓言:用自己独到的哲学头脑,将新的数学方法和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这个新开辟的领域。

世界生态学讲坛升起五星红旗

理想的种子伴随着行动,渐渐长大。

毕业前夕,李百炼竟然写出了10余篇论文,其中1篇还上了《湖北农业科学》。他的大名,在当时的校园名噪一时。

1981年初秋,小有名气的李百炼走进了他人生工作的第一站———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

在植保所,李百炼一直醉心于生态学研究。在研究中,他不断地升高工作标杆,不断地挑战自我。

1983年,李百炼首次将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与生态学系统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灰色系统生态学”理论,此理论一经问世,立即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一致认为:此理论总结了60年代以来国际系统生态学研究工作,试图从新的角度对系统生态学作新的综合,有希望对生态学中的方法论有所发展和拓宽。

依然是1983年,李百炼走进上海南京西路的一个图书馆,翻开一本日文版的《科学杂志》,几行字跃入眼帘:第四届国际生态学模型会议将在日本筑波科技城召开,有论文者请于1215日前提交国立公害研究所。

短短两行字像磁铁样将李百炼紧紧吸住了,他感到应该试试身手,检验检验自己的实力。从上海返回武汉的当晚,李百炼顾不上休息,立即奋笔疾书,将4篇论文提纲译成英文后,发往日本。

提纲是寄出了,但李百炼的心是悬的,因为他寄出时间是1227日,已超过截稿日期12天了。按惯例,绝对没“戏”。然而,会议主办方打破惯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来自日本的信函这样写道:尊敬的李博士,非常感谢你的来信和论文,收到你的论文摘要已超过截止日期,但我们仍然愿意接受。

不久,大会组委会将会议安排计划送到他的手中。他的论文《系统分析:对生态系统建模的新探索》被编入A级论文组,安排在大会作30分钟的演讲。

这次演讲很成功,这次演讲意味着国际生态学讲坛终于有了中国人的席位。

不仅如此,他的“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灰色模糊控制初探”一文摘要也在大会散发,广受欢迎和好评。日本环境厅环境研究部长合田健博士热情地致函李百炼:希望能在下一届年会上提供进一步的工作报告。英国一家出版社特邀他为南安普顿大学两位博士合写的有关数值生态学的教材作系统的评价,《国际生态学模型学报》接受并发表了他和同事共同完成的“种群生态学模型的参数辨识”一文。

1984年,李百炼被调往武汉大学任教。其间,他发表了众多颇具影响的论文,出版了专著,并被任命为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副主任。由于在科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1985年,他被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湖北省委分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1985年以后,他在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已是大名鼎鼎,各种约稿、讲学的邀请纷至沓来。美国最有权威的史密斯博物馆请他去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付以高薪;在法国、美国召开的有关国际会议纷纷特邀他到会宣读论文;国际生态学会的最高组织———国际生态学会直接寄函给他,邀请他担任会员。

1986年,在一次全国的学术会议上,李百炼出任组委会主任委员兼大会秘书长,那年,他仅仅24岁。《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其进行了报道。之后,在美国召开的世界生态学大会上,该领域的不少顶尖学者慕名来到会场,欲与他进行学术交流。

从那时起,李百炼便引起强烈关注,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世界生态学讲坛升起五星红旗。”国内一篇通讯以此为题对他进行了深度报道。

活跃在世界生态学研究最前沿

如此的荣耀和成就,并没有让李百炼沉醉,他一直前行着,一直活跃在世界生态学研究最前沿。

无论在澳大利亚、在美国,或在其他国度,他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被同行津津乐道。在理论生态学领域里,他先后创建了一系列理论,尤其是在生态学相变、生态学模式形成、生物侵入的数学模型、代谢生态学、整体景观生态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因其对人类生态学的杰出贡献,当选为美国人类生态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第一批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0位院士之一。同年,获得澳大利亚CSIRO Fellow奖。

199319941995年,他连续3次获得德国联邦科技部和德国生态中心访问教授殊荣。

2000年,因其对系统生态学的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学客座教授。2001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任植物科学系生态复杂性实验室主任。2004年,被国际最大的出版社ELSEVIER邀请创办了国际学术刊物《生态复杂性》,并担任主编。2005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名誉教授。2006年,被法国Le Haver大学授予“法国大学教授”称号,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杰出科学家,任世界生态学2007年高峰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

他是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干旱区生态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美国农业部——中国科技部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任,《Ecological Complexity(Elsevier)创刊主编,《Journal of Arid Land(Springer)杂志联合创刊主编。担任其他7 家国际生态与环境科学期刊和百科全书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副主编。

2012 世界生态高峰会议联合主席,2014年德稻生态学大师。现任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主席。迄今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 等权威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 余篇。

助力国内科研的发展与进步

“生态复杂性研究”、“数量遗传和居群遗传学数据分析”……在国内一些大学、研究院所时常可见李百炼讲学的身影。

李百炼不仅每年在这里讲学,而且还组建了由他领衔的学术团队。

2011年,李百炼以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工作平台,带领学术团队开展了平原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机制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的机理与控制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技术对策研究。

5年来,该团队共承担“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等科研项目33项,立项经费达1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cta Applicandae MathematicaeEcological Complexit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除了科学研究,李百炼每年还在长江大学开设并主讲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研究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应用生态学”课程,将近年来国际上的最新进展融入授课内容中,教学效果很好。

实验室建设更是卓有成效。2013521日,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顺利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将“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名为“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前年,李百炼还协助长江大学成功举办了2012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武汉论坛“湿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60位科学家面前,展现了长江大学湿地农业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2014年,他牵头组织,将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纳入美国农业部和中国科技部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体系,领导团队成员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对李百炼的作为,长江大学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对学校今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如何构建高水平研究平台、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返回顶部